为深化劳动教育改革,推动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经贸旅游学院于4月组织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展校外劳动教育实践课程。通过走进乡村生态茶园与现代农业基地,同学们在劳动中感悟农耕文化、锤炼专业技能,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茶园躬耕:传承技艺,厚植乡土情怀
4月17日,24级旅游管理1、2班同学们前往巢湖市庙岗镇浮槎山下的千亩生态茶园(安徽省徽乡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基地),开展以“茶香浸润劳动美、文旅融合实践行”为主题的专业实践活动。茶园园长带领学生深入茶园,通过“认茶、采茶、茶树修剪”三大环节,系统学习茶叶种植与加工技艺。

活动中,同学们在企业实践导师指导下辨识黄金芽、六渡春雪等名优茶种,体验手工采摘的精细要求,并参与茶树修剪养护,了解生态茶园“茶梅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茶园还结合当地红色文化,向学生讲述革命英雄李慰农的事迹,将劳动教育与红色基因传承相结合。参与的同学感慨道:“一芽一叶的采摘看似简单,实则考验耐心与技巧,更让我们体会到茶农的辛劳与乡村振兴的深远意义。”
智慧农业体验:科技赋能,探索现代农业前沿
4月29日,经贸旅游学院24级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1、2班学生赴合肥市庐阳区大杨镇岗西村“刘一盆”蔬果生产示范基地(安徽省最大盆栽蔬菜基地)开展专业实践活动。该基地以智慧农业著称,拥有“本体感知系统”“基质栽培技术”等24项科技成果,日产盆栽蔬菜超万盆,是国家级绿色食品认证单位。

同学们分组参与农事实践,包括种子编织、盆栽种植、蔬果采摘及智慧灌溉操作,并参观现代化温室大棚,学习无土栽培、数字化监控等科技应用。基地还安排“炒菜机器人”烹饪体验,让大家直观感受“从农田到餐桌”的产业链条。此外,研学环节中,同学们通过剥毛豆、研磨豆浆等传统农活,强化对粮食安全与劳动价值的认知。酒店管理专业师生感慨:“现代农业的高效与科技化颠覆了我的想象,未来酒店业也可借鉴这种智慧化管理模式。”
课程改革深化:校地协同,构建劳动育人新生态
此次劳动实践是经贸旅游学院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延伸举措。学院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链条,通过“必修课程+实践周+校企合作”模式,实现劳动教育“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经贸旅游学院院长赵红表示,课程设计要注重“专业性与实践性融合”,如旅游管理专业可以结合乡村旅游规划,酒店管理专业可以对接智慧农业与服务业创新。该院还与刘一盆基地、徽乡源茶园等共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形成“校-企-乡”协同育人机制,助力学生职业素养与乡村振兴责任感双提升。

未来展望:以劳育德,谱写职教新篇章
经贸旅游学院将持续拓展劳动教育多元化模式,计划联合更多乡村产业与科技企业,开发“非遗传承”“数字化农旅”等特色课程,并推动劳动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实际项目。此次实践不仅让同学们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与价值,更通过“田间课堂”与“科技农场”的融合,为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创新范本。经贸旅游学院正以劳动教育为纽带,书写产教融合、育才兴村的时代答卷。(供稿:经贸旅游学院 刘博文 初审:付晓兰 审核:杨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