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马克思主义学院于9月24日下午组织召开本学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第一次集体备课会。本次集体备课会由该院毛概教研室具体组织策划,会议聚焦教学创新与实效提升,由该院院长胡心红主持,全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授课教师参加。

创新备课机制,突出“问题导向”与“全过程优化”
胡心红在主持会议时强调,集体备课是统一教学思想、深化教学内涵、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本学期由毛概教研室牵头,对备课模式进行了系统性优化,着力构建“会前聚焦准备—会中深度研讨—会后成果固化”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各专题备课小组在会前须开展内部研讨,由主备课人精准提炼2至3个核心教学问题,如“如何阐释‘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与理论生命力”“如何设计体现‘知行合一’的有效实践环节”等,确保研讨活动目标明确、有的放矢。这一改革旨在推动集体备课从“形式化交流”向“实质性攻坚”转变,强化了备课活动的针对性与建设性。
深化内容研讨,着力“讲透理论”与“激活教学”
在毛概教研室的组织下,研讨环节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展开了深入交流。在提升理论讲授深度方面,会议重点探讨了如何通过对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清晰阐释,以及中外比较、案例剖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等重大概念的原创性价值与时代意义。在推动教学方式创新方面,与会教师结合高职学生认知特点和专业特点,就如何增强课堂互动性、设计分层分类的实践作业、促进理论内化与行为转化进行了务实讨论。针对学生可能产生的认知困惑,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民为中心”的辩证关系等,会议也进行了严谨的学理辨析,明确了教学阐释的要点与边界。
强化成果转化,确保“研有所得”与“教有所依”
本次备课会高度重视研讨成果向教学实践的有效转化。毛概教研室明确要求各主备课人在充分吸纳集体意见后,对教案设计与课件内容进行系统修订与完善,并形成可共享的教学资源包,分发至全体任课教师,实现资源共享与标准统一。这一举措旨在将集体智慧的结晶切实落实到每一堂课的教学准备中,打通从“研讨共识”到“课堂实效”的最后一公里,为新学期课程的高质量实施提供坚实保障。
本次集体备课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该院在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打造高水平思政“金课”方面迈出坚实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提升铸魂育人实效,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帆 初审:王文飞 胡心红 审核:杨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