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新闻公告 >> 专题宣传 >> 正文

【2025职教活动周·产教融合典型人物】梁丹丹:产教融合路上的追光者

2025-05-20 23:44 浏览次数:

在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征程中,总有一些人以创新为笔,以实干为墨,书写着动人篇章。省级“双高”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负责人梁丹丹,就是这样一位追光者,她扎根教育一线,深耕产教融合,用智慧与汗水搭建起教育与产业互通的桥梁,为区域健康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创新育人模式,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

梁丹丹深知,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更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面对老龄化社会需求与康复医疗产业升级的迫切要求,她主动扛起责任,以“服务区域健康事业发展”为使命,开启了“校企共生、产教共融”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之路。与附属合肥八院、无为济民集团合作开展的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工作,是她探索的重要一步。从组建双导师团队,到共建校企育人文件制度,她事事亲力亲为,力求实现教学与临床的无缝衔接。无数个日夜的努力终于结出硕果,该项目成果荣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新范本。

破解合作难题,构建多元协同新平台

在推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梁丹丹敏锐察觉到校企合作存在“冷热不均”的难题。她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寻求破局之道。依托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她与中康养集团安徽公司共同牵头组建合肥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产教联盟。通过创新制定《校企合作贡献度积分管理办法》,将企业参与度与资源倾斜挂钩,成功调动企业积极性,合作企业数量从8家激增至26家,还推动发布企业技术创新需求5项,校企共建行业标准2项,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不仅如此,她联合合肥产投、科大讯飞等企业共建智慧康养产业学院,开发AI辅助诊疗、VR康复训练等前沿模块化课程,牵头建设的合肥市“老年人能力评估中心”,更是将服务覆盖到全市16个县区的社区养老机构,真正实现了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践行教育初心,服务基层民生显担当

梁丹丹始终没有忘记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初心。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她组织师生团队深入周边社区,开展“康复义诊+技能培训”双行动,为留守老人建立健康档案,用专业知识守护基层群众健康。参与制定医学院村医学历培养方案,推动国家级村医教学资源库建设,她的每一个行动,都彰显着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深耕终有收获,育人成果斐然绽光芒

辛勤耕耘终有回报。在梁丹丹的带领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近三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高达92%,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孵化的创新创业项目也在省级大赛中摘金夺银。而她个人也凭借突出贡献,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带领团队建成省级教学创新团队,推动专业群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安徽省推荐建设名单。

坚守奋斗之路,凌晨灯火照亮破冰征程

回顾梁丹丹的产教融合之路,2019年那个飘雪的冬夜令人难忘。凌晨3点,医学院走廊尽头的办公室里,她仍在伏案修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协议》,手边是早已凉透的盒饭。面对企业对“校企共育”的重重顾虑,她一家家登门拜访,创新提出“积分制”合作方案,用真诚与智慧打动企业。当学徒制首批学生在她的指导下,设计出“游戏化沉浸式康复训练方案”,将VR技术与康复动作结合,使患者训练效率提升40%,并被企业采纳推广时,曾经的质疑化作了由衷的认可,她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产教融合的无限可能。

梁丹丹在产教融合的前行之路上,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广阔天地中,以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和卓越的智慧,谱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激励着更多教育工作者投身产教融合事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供稿:医学院 初审:宋铂 审核:杨璨)

上一条:【2025职教活动周】基础教育学院举办“新能源汽车技术演进与英语的桥梁作用:现状与展望”专题学术报告 下一条:【2025职教活动周·产教融合典型人物】尹莺:坚守教学一线的“数智财经引路人”

汇心湖校区:合肥市新站区岱河路2号      鼓山校区:合肥市巢湖市凤凰山路

新闻邮箱:news@htc.edu.cn

皖事通

微信公众平台

    版权所有: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皖ICP备05003777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8102340650号